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我院2项成果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发布人:     发布日期: 2023-06-16    浏览次数:


近日,教育部发布2021-2022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决定,我院2项成果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小麦抗赤霉病的遗传基础解析与种质创新:小麦赤霉病被称为小麦的”癌症”,严重威胁我国小麦生产和食品安全。赤霉病不仅导致减产,还严重影响面粉品质和人畜健康。由于抗源和抗病基因缺乏、抗病机制复杂,抗赤霉病育种困难。马正强教授团队以国家需求为导向,迎难而上,以我国特有小麦基因资源挖掘和利用为抓手,在小麦抗赤霉病的遗传、抗病基因挖掘和克隆、优异抗病种质创新等方面开展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他们解析了我国特有种质望水白抗赤霉病的遗传基础,明确望水白抗侵入和抗扩展由不同位点控制;图位克隆了已知效应最强的抗扩展QTL Fhb1,解析了该基因调控赤霉病抗性的机制,明确Fhb1是我国特有优异基因资源;精确定位了抗扩展QTL Fhb2抗赤霉病QTL Qfhb.nau-2B,精确定位并命名了主效抗侵入QTL Fhb4和Fhb5,获得了与其紧密连锁/共分离的分子标记,奠定了抗赤霉病分子标记辅助改良的基础。建立了快速定向改良赤霉病抗性的分子育种体系;明确有效抵御赤霉病需要抗侵入和抗扩展QTL的共同作用;创造出20个高抗赤霉病、综合性状优异、适应不同生产区的新种质,已被60多家育种单位用于育种。和淮安农业科学研究院合作选育的南淮麦191已经成功实现成果转化。研究成果在我国特有种质资源系统挖掘、保护和利用方面意义重大,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奖一等奖。

水稻缓混肥创制及一次施用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绿色发展理念下化肥减量精施是水稻产业技术变革的主要方向,研发一次性施用的新型水稻专用肥料是实现化肥减量精施、助推农业绿色发展的重大需求。丁艳锋教授团队针对肥料施用偏多、过频导致的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环境风险大等生产难题,通过作物栽培学、土壤肥料学和农业机械工程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创制了一次精量施用即可满足全生育期养分需求的水稻专用缓混肥,研发了机械化施肥的关键装置与配套栽培技术,突破新型肥料生产关键技术瓶颈,解决了插秧机载肥量不足的关键难题,提高了施肥精度和作业效率,集成了轻量化育秧、缓混肥精确定量设计、机插侧深施肥技术、穗肥应急管理技术和水分精确管理技术,实现水稻绿色、高效、优质生产。三年累计推广800余万亩,节本增效10亿元。研究成果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