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齐聚金陵论“稻”,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献“粮”策--现代作物生产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举办优质食味粳稻产业化培训会

发布人:     发布日期: 2024-03-15    浏览次数:


南京农业大学现代作物生产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积极响应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开展“对接产业资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系列活动的宗旨。314日,中心联合协同单位江苏省种子管理站、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举办优质食味粳稻产业化培训会,在南京顺利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水稻分中心主任万建民,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王春春,农业农村部和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的分管领导,以及上海、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江西、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农技推广等部门的领导,全省农技推广和种业体系负责人,以及安徽隆平高科(新桥)种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近300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江苏省种子管理站何金龙主持。

王春春对本次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与赞誉,指出,科技成果产在高校,孵化在地方、企业,校企地合作是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攻关种源关键核心技术,一体化研发推广应用重大品种,实现科技到生产力再到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举措。南农大历来因农而生、以农立命,竭力汇聚全国农业教育、科技、人才,开放合作,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为使命。他强调,食味粳稻品种的推广就是对校企地联合研发和应用协作机制构建,中高端优质稻米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协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快速推进的生动实践。

“用全国3.2%的耕地生产了5.5%的粮食,近30年的耕耘探索,全省水稻单产在去年首次突破600公斤,这离不开农业教学、科研、推广大融合与大协作的有力执行。”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巫建华介绍了江苏省稻米发展基本情况,以及在品种选育、稻作技术、产业融合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表示,聚力探索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稻米产业链条融合发展模式,助推我省的千亿级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新时代江苏鱼米之乡。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沈毅、全国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总农艺师王积军等针对优质食味粳稻产业化的重点难点,提出了“宁香粳9号”方案,一是进行精准品种定位,因地制宜,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二是推进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达到农机农艺融合;三是做好科学宣传推介,挖掘差异性,突出产品特色,进行精准的宣传推广;四是加强联合协作,开展产学研推的产业链模式,上中下游合作发展,实现优质优价,不断提升水稻产业的竞争力。

培训会上,水稻分中心PI李刚华教授作“‘宁香粳9号’量质协调提升技术”报告,来自南通、东台、金湖、南京、苏州等地作栽站、农技推广中心负责人,河南、安徽、贵州等省科研专家、种子站负责人,以及益海嘉里、中粮米业等企业的经营、销售人员分别就“宁香粳9号”在江苏苏南、沿江地区以及河南、安徽、贵州等地的示范、推广、种植、开发、销售等情况作成果、经验与技术交流和探讨。

一禾香一里,一稻香一村。据了解,“宁香粳9号”熟期早、米特优,大米外观好、香味浓,口感软糯香甜,有弹性,连续荣获第三届、第四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粳稻)金奖。该品种在2020年首次通过江苏省审定,后又经过贵州、安徽、上海、湖北等地引种备案,2023年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超级稻品种,入选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名录,是江苏省、安徽省的主导品种,2024年入选贵州省的主导品种。

2022年江苏省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教授团队牵头实施了“优质食味稻米产业重大品种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形成以重大品种“宁香粳9号”、重大技术水稻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技术为主体的技术体系与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为中国的粮食安全探索一个新的“稻花赛道”。